哪些原因會導致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加劇?
環境悶熱、皮膚乾燥、發癢都會加劇異位性皮膚炎症狀。因此建議盡量讓孩子保持涼爽、使用足量的保濕產品護理肌膚、穿著寬鬆衣物,而衣服、被毯等親膚的布料材質也建議以棉質或竹纖維為主。
睡眠環境悶熱
晚上睡覺時,孩子更容易會出現皮膚發癢的狀況。主要是因為棉被讓肌膚長時間處於悶熱環境當中。因此建議讓孩子有獨立的就寢空間,避免睡眠環境過度悶熱,並使用純棉及竹纖維材質的床單,最多再蓋上一條棉質薄毯。避免使用羊毛毯、塑膠材質的床墊保護罩及嬰兒推車。如果孩子晚上睡不好,反覆醒來抓癢患部,而床單上又有血漬的話,代表孩子的皮膚過於乾燥,必須加強保濕。 盡量讓孩子處於涼爽的狀態,能有效減緩發癢症狀。
沐浴環境悶熱
由於悶熱環境會讓孩子異位性皮膚炎加劇,我們建議洗澡頻率以每日一次為主。洗澡時請使用溫水(勿使用熱水),加入一瓶蓋的珂然高效異敏潤膚油取代肥皂,避免加劇皮膚乾燥問題。建議最晚在孩子就寢前兩小時完成沐浴。
肌膚乾燥
盡量讓孩子的肌膚隨時保持濕潤狀態。水、風扇式電暖器、清潔劑、肥皂、游泳、環境都有可能造成孩子肌膚乾燥。
孩子的異膚問題是來自於食物過敏嗎?
百分之十的異位性皮膚炎幼童都有食物過敏的問題。過敏發作時,孩子會覺得皮膚非常癢,但不會出現泛紅。有些人則是在吃下過敏食物後,會出現尋麻疹症狀。一般來說,這些過敏反應會出現在嬰兒出生的前幾個月,症狀隨著孩子成長而減緩、消失。若您擔心孩子可能有食物過敏,建議替孩子做飲食記錄,記下孩子是否對特定食物有症狀反應,再向醫師諮詢。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:蛋、奶製品、海鮮、堅果、牛肉、雞肉、小麥、酸性水果及垃圾食物。讓孩子接觸先前沒吃過的食物時,盡量從少量攝取開始,勿一次大量進食。若要限制孩子的飲食,建議先向醫師尋求專業醫療建議。
如何判斷孩子的異膚患部有細菌感染?該如何處理?
細菌感染時,傷口會出現結痂(通常呈黃色),並可能伴隨流膿現象。感染症狀通常是突發的,不會漸進式出現。此時傷口會特別癢,觸碰時會感到疼痛。症狀嚴重時,可能無法順利伸展手肘和膝蓋。二次細菌感染常見於異位性皮膚炎症狀較嚴重的孩子身上。搔抓患部通常是造成細菌感染主因。小範圍感染可能會擴散到其他患部。若您覺得孩子的傷口可能有細菌感染,請尋求醫生協助,針對感染處進行治療。